如果让你向外国人介绍“叉烧”这样东西,你会怎么说呢?还有玉竹炖排骨、枸杞炖猪心饭、炒榨菜肉丝粉+汤……美食当前却无法精准地用英语表述出来是不是让人“很着急”?记者昨天从华师大获悉,5位外汉女研究生历时55天翻译了学校2个食堂内的962个菜名,一份以青花瓷图案做背景的菜单新鲜出炉。
下一步,外汉学院拟与后勤部门接洽,争取将这些英文版的菜名亮相食堂,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在校园食堂“吃并光盘着”。 本报记者 刘昕璐 制图 俞霞
看不明白菜谱 加拿大女生每次只点炒年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他们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的第一站。由于长期在汉语文化教学中心担任兼职教师,该校对外汉语学院的研究生谷雨薇有了和外国留学生深入交流的机会。
上学期,她发现班上有一名加拿大女生,每次去食堂的“沙县小吃”窗口都只点炒年糕,因为在近30道菜中,她只知道炒年糕,其他的菜名认不出也读不出。
经调查,华师大中山北路校区有多个食堂,除去设有英文翻译菜单的mana韩国餐厅和华菁园是留学生最爱去的餐厅之外,河西食堂和丽娃食堂相对来说品种更为繁多,也更具有中国特色。但问卷显示,只有三成的留学生经常去食堂就餐,爱去mana和华菁园的理由为“I can understand the menu.(我看得懂那里的菜单)”。
被校友毕了业还深深怀念着的“舌尖上的华东师大”,在留学生的心中却印象平平。由此可见,“看懂那里的菜单”是一个餐厅或食堂吸引留学生的关键所在。于是在寒假里,谷雨薇组织了一支五人团队一起开工翻译河西食堂和丽娃餐厅的菜单,成员均为外汉学院的研究生。
翻译反复推敲 既保留本土特色也兼顾实用
她们以2007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旅游局出台的《北京市英文菜单英文译法》为参考,本着中英文菜单翻译的基本原则,以写实性翻译为主,进行菜单内容的翻译工作。
在翻译时,小组成员们一方面注意用词和语法的准确性,如卤蛋翻译成marinated egg,叉烧翻译成BBQ,同时又兼顾中国文化的传播,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菜品,如东坡肉、宫保鸡丁等用拼音翻译,不但保持了菜名的原汁原味,同时也能使留学生通过这些饶有趣味的菜名更好地了解菜名背后的中国文化、中国故事。
对于不确定的翻译,团队统统用红色字体标注出来。最后,由本科为英语专业的校审负责人对全部菜单进行再校对,也会主动联系留学生当高参。比如,韩国的“石锅拌饭”在网上有好多种版本的翻译,队员们看着也傻傻分不清状况了,再经若干韩国朋友的鉴定,这才确定译作“Bibimbap”。
又比如瓦罐汤的特别在于它的小罐子,木桶饭则别致地用木桶盛放。对于这些具有特殊“外貌”的菜品就需要辅以图像,方能使留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它。
至于单看菜名看不出食材和做法的,团队还专门在开学后亲自买来品尝或咨询食堂员工后才确定译文。“之前我们几个都没有吃过豪大大的‘米血肠’,开学后对方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用糯米和猪血混合后炸制而成的,味道略咸。我们理解之后才完成了该菜名的翻译。”汪妍回忆说。
菜单完善以后 未来考虑上传至手机APP软件
在全组成员历时55天的共同努力下,译稿终于初步成型,文件共三十余页,共翻译19个食堂窗口的菜单,合计翻译菜名962个,为菜名注解58个。其中包括每道菜的中文名称、汉语拼音、菜价以及英文翻译。
由于菜单是供留学生阅读使用的,所以,团队采取了青花瓷图样为背景来进行菜单设计,旨在体现中国传统特色。
“她们的专业和细腻,解决了外国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中国菜名的大问题,使外国学生既体味中国料理的美味,还体会中国料理的美名和背后的文化。真是菜单翻译一小步,文化传播一大步。”对外汉语学院副院长汤涛对此的喜爱溢于言表。
据透露,该菜单还将进一步请教专业老师作最终把关,并拟与学校后勤部门合作,在食堂内推广此菜单。另外,完善后的菜单还考虑上传“i华东师大”等人气APP软件,更好地服务于有需要的学子。
》翻译要点
●主料在前辅料随后原则,于是,“土豆鸡块”可译为Braised Chicken with Potatoes;
●有的添加对口感和酱料的描述,如“麻辣豆腐”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
●有的对食材形状的进行描述,如“肉丝”Shredded Pork,“肉片”Pork Slices,“肉末”Minced Pork;
●一些体现中国餐饮文化的菜名使用汉语拼音来翻译,如“东坡肉”为Dongpo Pork;
●中国人讲究“食疗”,很多菜品都具有独特的功效,因此在翻译这种菜名的时候就需要将其功效列举出来,方便理解。对一些介词的使用也需要区分开来,当主料是浸在汤汁或配料中时使用“in”,当汤汁或配料与主料分开、浇在菜上,则使用“with”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