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着要回馈网络,毕竟我两次公考两次上岸都要感谢网络上很多前辈的无私分享,当然也很感谢实际指导我面试的某个人社局老前辈,曾经的我也在备考的辛苦中激励着自己“嘿嘿,等我哪一天上岸了,也像大牛们一样来这里分享经验,想想就觉得很爽呢!”如今已经到了2017年,上班也有一段时间了,回顾2016,谨以此贴纪念考公的日子吧!
第一篇 备考经历
一、个人情况
我大学毕业于传说中全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具体是哪个?你们自己猜...毕业后,因为年轻不懂事,也去了北上广深某一城市,在一个著名民企做财务,收入呢,和该地的房价严重不对等,再加上独生子女的缘故,父母家人常常打电话劝我回来,所以就决定考个公务员试试看吧,所以2015年的国考,就报了家乡省会城市国税的岗位,招一个,我笔试第三进面,后来成功翻盘,总分第一。2016年初,省考又开始了,本来我是拒绝的,毕竟可是duang,看到一个非常心动的岗位,传说中的*委,据说工作清闲有前途,好吧,那就去试试,后来结合我之前备考的经验,最后笔试、面试双第一,成功上岸,当然就选择去*委上班了。
二、上岸经验
说我的考公经历之前,我想和大家说一本最近大热的书《刻意练习》,这是决定你的备考方法是否有效的关键,请大家一定要重视,一定要重视,一定要重视!先来一段豆瓣的简介: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这本书其实是我最近才看到的,但是看了之后我突然醍醐灌顶,为什么考公的时候,别人总说我很幸运,一考就考上2个,而身边的同学有的考了几次都没上岸,我曾经以为是运气的成分,亦或者是我比别人勤奋些,可是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我国考和省考的时候,竞争对手既有大学生村官,也有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而我之前在企业上班,按说在申论和面试上和他们比都没有优势,毕竟对体制内的很多做事程序都不了解啊!现在结合这本书的理论,我意识到了,我自己不论是在笔试、还是面试准备的时候,都无意的做到了刻意练习,而其他人,无论他们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交了多少培训费,如果没有达到刻意练习的境界,那么这样的努力只是自欺欺人,对你的实际笔试和面试水平并不会有任何帮助,所以,在我们身边,总会听到有考友说:我考了几年,每次都只差几分!很多人总以为这几分可以通过多考一年、多复习一年来弥补,事实上,如果你的方法不对,这个差距是无法弥补的。好了,说到这里,有人肯定会马上去搜《刻意练习》这本书,那我在这里把书中的理论一句话概括下吧:“坚持去练习你觉得困难的事情”,结合到我们的考公就是“坚持去做你觉得难的题、坚持去答你觉得难的题目!”当然,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接受正确及时的反馈,以对自己的练习进行不断调整,最后成为高手!
刻意练习法结合到我们的面试,就是持续去答你觉得难的题目!持续去答你觉得难的题目!
持续去答你觉得难的题目!
面试的备考,只有勇于走出舒适区,克服畏难的心理,在平时答题的时候就能做到主动思考,而不是懒惰的、习惯性的借用模板和套路,才能取得高分!
在公考路上,我最喜欢的就是面试了,两次面试都是80+,而且面试的备考我真的是乐在其中,甚至到最后很享受流畅的把一道题答完的感觉,其实,面试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面试是有趣而且有挑战性的,希望大家对面试不要有畏难心理,要学会享受面试,这样你才能答出更高的分数。
第二篇 行测
好了,先来说说笔试中刻意练习法的运用吧,这个对行测提分特别管用。
我的行测两次笔试一次79.4、一次79.6,在备考的时候,我先买了一本题型分类的书籍,基本上是两天一个模块的过吧,当然书中的所有例题也都自己跟着做了一遍,好了这样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熟悉题型的过程,当然对于很多有过备考经历的朋友来说这个步骤是完全没必要的,直接练习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怎么练习了,建议大家准备好至少30套的公务员笔试真题,我国考之前做了有30多套,到省考的时候又做了近20套,加起来有50多套了!接下来直接按照每套题的时间给自己掐表做题,当然考虑到考场上涂答题卡的时间,我每次套题训练的时间都会减少10分钟,这个是重点,大家不要觉得啊,我把一套题分成几天做,每天做一点,或是每个模块限制时间,不要这样啊,再次强调:掐时间做套题是最有效的练习方法。
当然,做完了题目之后,还有一个反馈、修正的过程,这也是我们真正提高的关键。具体步骤如下,(这是真正的干货!!!):
第一步:按时间做真题套题,当然要减少10分钟,以备考场上涂答题卡
第二步:对照答案订正,在试卷上标上自己错题数和总题数,比如说110道题,错了23道,就标一个23/110。
不要小看这个步骤,这对你发现自己在慢慢进步非常有用,在几个月的备考中也能激励着你有动力的坚持下去,即使某一次错的太多,也要坚持写,可以这么想啊:错得越多,这套题练习的价值越大,因为我在这套题的练习中发现了很多自己的思维盲点,有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那这套题是不是练得很有意义啊!
第三步:把自己做错的题单独圈出来,仔细阅读答案上的解析,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彻底把这一题弄懂,注意:不要把正确答案标在题目边上!为什么呢?为接下来的反馈修正做准备
第四步:特别重视自己做错的题目,建议最好是10天左右复习一次最近的错题,再重新自己做一遍最近的错题,看看能不能重新做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不断修正自己的答题思维。反正我当时这样练习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反复错的题目类型都挺类似的,比如说:言语理解类,我往往是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转折词,而转折词以后的内容才是这段话的重点;图形推理类,我常常在折多面体这样的题目上出错,还是空间抽象的能力不足。那么在接下来练习的时候,遇到这类的题目,我往往会特别谨慎,即使某些题目我可能蒙对了,但是最后也要结合答案反复思考,不断巩固自己正确的思维模式!
- 4分钟了解宜宾 2013-3-28
- 中国第一夫人萌图,很萌 2013-4-5
- 90后叛逆写实电影《青春期》 2011-7-22
- 四川民族学院门口惊现骆驼有图有真相 2011-12-14
- 德国之声:德国高铁事故警示回顾 2011-7-29
- 四川高校近20个专业被叫停 新增70余本科专业 2012-3-7
- 为什么去色达? 因为它就在那里 2016-9-6
- 四川民族学院 数计系 大学生艺术节 大合唱 民院校歌 2011-8-9
- 懒人购就是一个坑爹的团队 2013-3-27
- 四川民族学院关于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校园招聘及就业手续办理工作通知 2020-3-19
-
远洋 2017-6-102楼
实战篇:
干货来了
我们先来看看14年的国考真题,因为这一年数学还是15道数学运算,后来改成10道数学运算+5道图形推理了,实际上,如果你把试题范围再扩大,会发现题型相似的更多,基本上数学通过自己的对各种已经出现的真题题型的熟练掌握,会解10道题真的不是难事。你可以尝试着找出14年的国考行测题做一下.
数学 类型或解法
1 推理列式
2 利润
3 爬楼梯
4 浓度
5 方程
6 方程
7 集合+方程
8 推理列式
9 推理列式
10 方程
11 排列组合
12 推理列式
13 方程带入
14 方程
15 列式
下面是举例说明如何自己总结!
浓度问题秒杀技巧
对于数学部分,就拿浓度问题来说吧,
基本公式是: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最常用的变种就是:溶质质量=浓度*溶液质量
就是这个变种就可以解很多题了.
14年国考的真题是这样的:
64.烧杯中装了100克浓度为10%的盐水,每次向该烧杯中加入不超过14克浓度为50%的盐水,问最少加多少次之后,烧杯中的盐水浓度能达到25%?(假设烧杯中盐水不会溢出)
A.6
B.5
C.4
D.3
【答案】B
【解析】设最少加x次满足题干要求,结合溶液混合基本公式可得:
100×10%+14x×50%=(100+14x)×25%,解方程可得x=30/7=4.2+,答案选择B。
看清楚了吗?这个时候依据的条件是:溶质质量是固定的,所以可以列出这样的等式。
再来看一看北京往年的一道行测真题,感觉上很难,但是实际上原理一模一样类型的题:
甲杯中有浓度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同种溶液600克,现在从甲,乙取出相同质量的溶液,把甲杯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乙杯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问现在两杯溶液浓度是多少?
A.20% B.20.6% C.21.2% D.21.4%
不要被题目中倒来倒去的现象给迷惑了,其实题意的本质就是把甲乙相互混合,得到一个溶液浓度相同的结果,而在倒前、道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不增不减的等量,这就是解题的关键。
设浓度为x,结合溶液混合基本公式可得:
400×17%+600×23%=(400+600)×X,答案选择B。
这个时候依据的条件还是:溶质质量是固定的,所以可以列出这样的等式。
希望考友们好好体会一下,如果你能彻底掌握这样的原理,浓度题真的是轻而易举就搞定的,不是吗?
我知道数学基础不好的童鞋可能都会有畏难心理,但是数学题真是是纸老虎,如果你搞清楚它后,你会发现真的不难的,最怕的你走马观花的看完这些方法经验,不在脑子里思考一遍,不自己算一边,我说再多也是枉然的.
所以,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请你立即拿出纸和笔,把我说的这2个浓度问题好好算一边,好好体会一下我的解析,我相信这能帮助你以后解决大多数的浓度问题.
拿出纸和笔算一下,思考和体会这个问题,我的技巧次才能真正属于你.
其实数学的其他题型也有类似的规律的,都是可以又快又准的找到解题方法的,大家一定要主动思考哦!
我的总结:数学是你行测想上75分必须攻克的难关,而数学解题能力的积累只要花时间绝对是可以做到的。
1.数学的10道题如果完全放弃,真的是挺可惜的,特别是你的岗位有100+以上的人报考的时候,放弃数学的话真的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2.其实数学题至少有5道都是常见题型的:比如说:牛吃草问题、爬楼梯问题、时钟问题、排列组合与概率,以及很多题目都可可以列向xy方程求解,坦白说,我觉得这些你在备考前都是可以学会的,当然,如果你下决心搞懂一个题型,就要完全弄懂,决不能只是感觉自己会了,否则下次遇到类似的题型你还不会,就是无效的备考,你对自己数学的要求应该是至少能做对5道左右的题目。
3.还有一个小窍门:很多应用题可以直接带入的,有些答案可以通过带入来排除,并不难的。
4.其实行测的数学知识绝对只是中学水平,数学需要的是解题思维,绝不是靠死记硬背公式就可以的,一定要靠自己的思考。多练多想,不要急着看答案。
5.对于你这样的情况,我建议你在数学上一个一个题型攻破,花上1-2天的时间把数学的题型全部搞清楚,一是要主动思考,二是要刻意练习,把遇到的题目解题的基本公式记录下来并结合自己的思考用在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上。
我们平时在练习的时候:会做一道题VS很快的会做一道题 这之间也是有能力的差距的,也是你需要完善自己解题方式的地方。我自己在做题的时候,如果有某些题我费了稍微多一点的时间才解出来,那么在看答案解析的时候,还会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答方法,自己想一想有没有更快的?
而非认为这道题我会了,就不去管他。
所有的技巧都不是天生的,都是一个刻意练习后的结果,又快又准的做完行测也是。
这个童鞋的反馈的比较多,可见他对自己的了解很详细,不论基础如何,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在各个模块的表现,并且给自己定下了很具体实际的目标,很好!
问:
你好,看了你的帖子真的很好,感觉现在很受用,这次是辞职全职备考,基础感觉自己都弄懂了,但是就是用的不熟练,加上有一些短板和时间不够用 所以分数一直提不上去,有时会感到迷茫,看你说了那么多,觉得对自己很受用 所以希望这次考公有些问题能直接咨询你 ,万分感谢,希望能带我上岸
我大约知道自己的问题 我大体一说,言语基本正常就是错八个所以希望能提到六个然后把时间加快,常识基本靠天吃饭5分钟错十个左右,数学感觉20分钟,做对是个左右应该可以做到,但是后面问题来了 判断和资料,判断基本上得40分钟现在,这个时间能不能提高了,还有就是定义判断错的相对较多,资料分析基本也得四十分钟,正确率一般发挥正常错误在2个左右,但是最近总是紧张或者马虎错到4个
基本问题是这样,也就事判断和资料的时间太多,根本做不完题,所以分数就是上不去,要是跟楼主一样,能提前十分钟,那真是梦想
所以想咨询一下你的做题时间大约是多少 ,我好有个方向,再就是各种类型题基本每次错误大约是多少个以内
万分感谢啊!!!!!!!!
答:
我的做题时间一般是110分钟,我两次行测都非常接近八十,如果按照省考时候的110道题来算的话,我错了22道的样子吧。我的错题分布:
常识:10道左右
数学:1-2道
言语: 5道左右
判断推理:5道左右
资料分析;1-2道
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内波动,
我后期自己练习的时候,一套110到的题错题量基本都在25左右的,直到后来次上考场时,发挥出了我最好的水平,可以说,整个刻意练习备考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每套试卷错题量的总结,我发现自己在逐步的减少常见错误,最终把我能力范围内的分都拿到手了。
帖子开了以来,有一些朋友私信我说自己行测只能考60多分,和我的成绩对比以后感觉上岸的压力很大,这可能也是我自己在考公的时候对成绩要求太高了吧。因为我读的是经管类专业,所以在报考的时候,很多人岗位都能报考,而对应的就是岗位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两次报考岗位的报名人数都是600+的,国考岗位只招1个人,而省考是2个,在国考的时候,(我那时候还是在职状态)笔试并非第一,当然我们入围的三个人笔试分差距都只是零点几而已,而我最终在面试的时候成功翻盘,最终总分超了第二名1分多。在省考的时候,因为是非常心动的岗位,而且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国考已经成功了,也就放心的辞去了原公司的工作,在家里吃好喝好专心备考,在省考的时候,我的笔试面试都是岗位第一,总分超了第二名2分多,我还去对比了一下我们面试小组的30个考生,我的面试分数和总分都是第一。客观的说,因为希望自己能万无一失的上岸,所以在平时练题的时候,给自己定的要求也比较高。
不过在上岸这方面,真的是“分不在高,够用就行”,我有一个亲戚,是图书档案学方面的硕士,这个专业相当冷门,更何况是硕士学历,他当年在报考某省厅招录的档案管理岗位时,一共只有50多个人报考而已,他的笔试总分是68分,就成功上岸了。我还认识一个某市委办的童鞋,因为他们这个岗位出差较多,限招男生,所以他面试考了78还是岗位第一了呃,我想,帖子里的小伙伴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呢,可以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而在具体能否上岸这件事情上,还要结合你报考的岗位热度、以及你的对手情况来综合考量哦,不论如何,不到成绩出来的那一刻,都不应该提前放弃,换句话说,你成绩能进步一点是一点啊,比如说,在我国考的时候,我放弃了,岗位的第二名后来上岸了,那即使你不能考到第一,也要考个第二啊,顺便求:那个岗位第三的心理阴影面积???
分不在高,够用就行,能进步一点是一点,是很合适的鼓励自己的话呢!1、首先谢谢老朋友的捧场支持啦!这是我在总结自己的逻辑错题时发现我常常掉进的坑,而这也是命题人最喜欢给考生设的陷阱,希望对你有帮助!
2、逻辑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自己臆断!不要自己臆断!
3、具体来说:就是就题论题,题目给你什么,你就按照材料所描述的内容来思考就可以了,千不要想太多,可能我们很多时候在做题的时候喜欢锦上添花,也就是俗称的“想太多”,这样的话会人为地把题目中的很多内容、定义扩大化,结果选错了。
4.牢记着:由A推导出B
只有它的逆否命题才是成立的!
即只有:非B 推导出 非A
其他的臆断往往都是考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认为加上的判断,往往也是错误的。
5.你说的语境、词语能力的辨析,这些选词填空方面的做题方法,接下来我帖子里会具体的说说我的做法的。
一、 常识
虽然我之前也说是靠天收的,但是很多常识部分的知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刷题累的时候看一看的消遣,就当是为自己长知识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你遇到的常识中的法律题、哲学题、经济学原理题这三类客观型的知识题,你遇到的题目一定要搞懂,而且不想做题的时候也要有意识的翻翻备考教材上关于这些部分的基本知识点(我用的就是某公某图的而已),不求你做到精通,也不求你能背掉,但是很多基本的原理是要懂得:比如说矛盾的对一和统一、运动和静止的相对关系,有些常识题会给你一种哲学现象,让你判断它是属于哪种哲学原理的,这类题目的分还是可以拿到的,以及经济学中最基础的: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而法律方面的很多知识即使我们不懂,也可以根据自己正确的三观来进行推理。还有考公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古诗词、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即使背不下来,也要经常看看,
而且我记得二十四节气的那个,教材里有一个口诀,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对应着: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
2. 当然,常识部分的知识建议大家都见缝插针的看看,比如说:晚上洗脚的时候、上班偶尔没事的时候、坐公交的时候等等(下一个常识app,存在手机里),千万不要耽误你整块的做题的时间。
3. 对于时政类的题目,在考前的一周,上考公的网站把培训机构整理的近一年时政热点当新闻看看看就行了,不必强求自己背下来的,就当做涨知识来了解些好了二、 言语,很多朋友反应言语和基础关系太大,但就我自己做题来看,试卷上的出题点其实很多都是类似的,自己好好总结,一定会发现一些规律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快速避开出题人试图给我们挖的坑,只要你善于思考和总结,你会发现这些挖坑手法在之前的真题里都出现过的,不信,我们来看看吧在这里先问一下大家,不知道你们在做题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言语类的、逻辑类的题目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4个选项当中纠结,一般来说,4个选项当中我们一般能很容易的排除掉2个,还剩下2个,我们会觉得这2个选项都有点对,但又不能确定那个是正确的?大家回想一下,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常见,而我们的错题也常常就出现在这些让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很纠结的题目上,换句话说,即使你蒙对了,这这道题为什么这样选你也不是很清楚?那下一次遇到的时候,你还是在拼运气,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哦!有这种感受的童鞋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现象也是有对策的,继续来说言语题,也以此来举例说明上述现象该如何解决:1. 选词填空,选题填空会出现2种情况,一种是选项中的词我们都明白意思,另一种则是选项中有些词我们不明白意思。A. 对于前者:选项中的词我们都明白意思其实这类题目我们如果做错往往是有些出题的窍门你没有掌握,而最大的窍门就是,在选词填空题当中,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的选项必须要和整个句子的语境相符 我们的选项必须要和整个句子的语境相符 我们的选项必须要和整个句子的语境相符没错,就是这么简单,来看几个例子吧,这是2016年联考的真题,是很有代表性的:25.日前,被称为“法国大展”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这是一次重量级的展览,10幅名作都是从法国各大国立博物馆 的精品之作, 了法国从文艺复兴到当代的艺术精华。依次填入划橫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挑细选 再现 B.沙里淘金 展现C.百里挑一 融合 D.优中选优 浓缩这道题根据第一个空,我们只能排除B,而第二个空,该怎么选呢,好像每个词放进去都能讲得通,但重点就在于后文的 精华 一词,既然是精华,必然是浓缩提炼出来的,所以这道题应该选D,只有浓缩一词才是最符合本段语境的。再开看看,还是这是2016年联考的真题:34.古人行文简略,优秀的作品常常“字不虚设”,阅读者决定不予深究的地方,有可能正是作者用心良苦之所在。因此我们阅读时不宜有所偏,应该像作家写作这些文章时那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精益求精C.字斟句酌 D.心无旁骛如果单纯的只看最后面的一句话,即应该像作家写作这些文章时那样“ ”,那么这几个选项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上文的语境,强调 优秀的作品常常“字不虚设”,那这样的活,答案必然是C,再开看看,还是这是2016年联考的真题:39.《自私的基因》出版于1976年,但这本书的魅力、争议和影响力却 。有趣的是,这本书初版时学界还有反对之声,公众则高高兴兴地 了它。几十年过去,书中理论在学界越来越少争议,公众反而 般开始担忧这本书“太过极端”。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放异彩 接收 恍如隔世 B.历久弥新 接纳 醍醐灌顶C.与日俱增 接受 如梦初醒 D.如日中天 接手 茅塞顿开大家看一看,第一个空前面有 出版于1976年 这样的前提条件,所以可以排除A、D,因为只有历久弥新 与日俱增 能够承接上文体现出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某种趋势,再看后面2个空,醍醐灌顶并不适合用在这里,“醍醐灌顶”重在强调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而这里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公众恍然大悟的意思,所以应该选 如梦初醒。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三个题,有没有思考出我之前所强调的重点呢?我们的选项必须要和整个句子的语境相符 因为选词填空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要选择的是最合适的选项,而一般正确答案都是最符合整个句子的语境的,这才会使整个最佳和谐。再次强调我们的选项必须要和整个句子的语境相符 因为选词填空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要选择的是最合适的选项,而一般正确答案都是最符合整个句子的语境的,这才会使整个最佳和谐。体制内的好与坏!关注我的小伙伴们如果仔细看过我的帖子,应该知道刚毕业的我也曾经做着去大城市闯荡的梦想,并且也去一个资深民企做过财务,而后来才发现回到一个二线城市做公务员或许是生活质量更高的选择,虽然收入下降,但是空闲时间更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减小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有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至于要不要考公,还是要看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吧?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年轻人必须要去北上广打拼的。因为有一些朋友可能对体制内的工作了解的不够多,或许只是听家人的建议说公务员好,但是公务员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岗位呢?安哥相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身边一些认识的人的工作体验和大家说一说吧。公务员的本质是: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物的政府工作人员。题外话:这一届政府上台后,为了响应了李克强总理的号召:本届政府任期内公务员编制人数只减不增。所以实际上虽然政府每年都在招新人,但是公务员总体的在职的人数还是有所下降的,也就是说每年离退休的人数比新招的还要稍微多些,没办法,总理都发话了,各地的人事和组织部门都只能遵照执行。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公务员,或者说体制内工作的利弊吧,当然事业单位也是类似的。体制内有什么好:1. 工作压力不大就我自己在企业和体制内的工作经历多对比来看,体制内的工作压力相对会小些,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是追求盈利的,而单位没有盈利的需求。因为单位运转的资金是来自国家财政收入,这个资金每年都是按照预算执行的,和单位实际上的表现关系不大,所以体制内的很多工作都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规矩和条例来的,单位的领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一般都很少做出格的事情,也不会有很多新的创意和想法来折腾下属,但是在企业就不一样了,企业出于不断扩张的需要,都会有很多新点子来折腾员工的。比如说:认识一个公安局的财务,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呆了五年了,每年的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单位的预算和决算要如何编制她都一清二楚,虽然近几年政府抓得比较紧,但是财务方面的职责变化不大,所以她经过两年的锻炼,基本上对这个财务岗位烂熟于心,每天上班的工作已经驾轻就熟。2. 工作时间规律除了少数变态的岗位,比如说政府办、市委办、所有单位的办公室这些为领导服务的地方,当然还有公安当中的部分人群,以及发改委、财政局这样职能比较大的单位,这些单位会有加班的现象,而且有些地方的工作强度不亚于外企甚至IT行业,其他的体制内岗位基本上每天就工作七八个小时,节假日都照常休息,晚上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加班,而且很多岗位完成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不需要七八个小时,基本上四五个小时就差不多了,算起来,体制内的时薪并不低的!比如说:认识的一个学长,前几年考在环保局,工作相当闲,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每天都有空玩玩游戏、吹吹牛。可是后来被选到市委办给领导写材料,那真的是“白+黑,5+2”,经常忙得连饭都没时间吃,他们委办的食堂会专门给这些写材料的送饭吃,至于熬夜到十一二点也是常事,每年的大型会议前还会改通宵。他们那边基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士,其他人吃不了这个苦,但是这些年轻人一般在这里呆个三五年,大部分就会被下放到基层挂职,基本上都是镇长、书记之类的小领导,在基层磨练个三五年,再回来……这些人虽然付出很多,但是回报也不小,毕竟体制内是一个熬资历的地方,如果你在起点上就领先别人,那么你接下来多半会步步领先的,更何况,在市里的大领导面前混个脸熟,以后的日子还是蛮好过的。当然,就安哥本人来说,我对于权势和地位并没有太多的热衷,我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业,而在工作之余,我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做我喜欢做的事情,那么大部分的公务员岗位还是能满足这个需求的。3. 工作内容机械公务员的工作其实正如我上文所描述的那个公安局财务的例子,很多岗位的职责基本是多年变化都不大的,虽然目前已经有轮岗的要求,不过体制内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相当机械和教条的,怎么说呢?只要你在一个的岗位呆上两三年,你接下来的工作更像是一种熟练技工的操作,没什么费脑子的。当然再次强调:当领导除外,领导身边的小卒子也除外,因为每个领导性格迥异,要求各不相同,都不是好伺候的主儿。4. 人脉关系单纯除了一些特殊位外,大部分公务员的工作环境都是比较单纯的,他们工作中接触到的都是一些素质相对较高,或者说是一些顾及脸面和姿态的人,很少会遇到撒泼、暗黑的狠角色,虽然单位里面会有一些勾心斗角,但是这些和企业比真的只算是过家家,毕竟体制内的升迁速度很慢,而且受资历的影响较大,对于我等没有任何后台关系的体制内小透明来说,对于当领导不报任何不切实际的奢望,所以只要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古人云:无欲则刚,你不期望在组织里获得过多的利益,那么你的内心自然会对体制内的人际关系处之泰然,平和应对。5. 社会认可较高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会有同感,特别是在父母长辈那一代人眼里,能够在某某单位工作真的是一件很长脸的事情,当然,即使排除这些因素,就我工作中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各行各业对体制内的人都还是比较尊重的,体制内的各个单位相互之间也是关系不错的,毕竟都是一家人,而很多单位,特别是领导,在医疗和教育方面也确实有超过普通人的优势,这一点就不细说了吧。当然,体制内也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弊端:1. 收入稳定,增长有限在体制内,刚入职的时候,你会觉得薪资水平还不错,和同龄人比差距并不大,但是体制内工资的涨幅并不大,随着年限的增长,你们的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就举个例子吧:刚进单位没多久的新人VS工龄20年以上的单位一把手,工资收入可能只差一倍左右,当然有人会抬杠说:做领导的都有灰色收入啦,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大部分领导都是没这个胆的,不信,你进来就知道了,当然,由于是领导,所以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特权,咱们就不说了,毕竟人家有本事当领导了嘛!而对于大部分当不上领导的老同志来说,工资收入确实不算太高,比如说:我的那个人社局老师,他儿子是华中科大的,毕业后进了中兴,他说,他儿子回来嘲笑他:老爹,你干了一辈子,现在的工资都没我刚入职高。所以,公务员值不值得当,要看你自己的心理预期!2. 升职靠等,前景有限3. 工作单调,缺少创意4. 等级森严,服从领导后面的这三点,等你进了体制内就知道了,目前的我虽有这样的感受,但体会还不够深刻,或许我还沉侵在悠闲工作的喜悦中,尚未到达探索工作价值和意义的阶段,等以后感受更加立体的时候再来细说吧。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追求自由,热爱冒险,有很多想法,希望人生过得精彩和与众不同?那么你绝对不适合来体制内!亦或者你甘于平淡,觉得平安就是福气,希望能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那么你可以试试!文章里说的只是普遍上的情况,不排除有些岗位的特殊性,也是安哥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具有个人经验的独特性,缺少普适性的意义!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有小伙伴问了这样的问题:感觉自己做了十几套行测题,效果不佳,而且也认真把每道题做错的原因分析了一遍,但正确率还是很低。我相信这绝不是个例,当我们刚开始去做某件对我们来说有难度的事情时,沮丧是不可避免的,我也会。耐心、耐心是我们备考时很容易忽视的,质变到量变是需要时间的。面对现状不佳的现实,我们有两种选择:1. 因为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水平而灰心丧气,任由情绪影响自己,再也不坚持练习和修正了,上考场时,我还是目前的水平。2.虽然直面现实让人伤心,但这只是目前的我的水平,到笔试前,我还有3个月的时间,只要我坚持练习,不断修正,3个月后我的水平一定会高于、甚至远高于现在。聪明的你,会怎么选呢?备考的时候,我们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有灰心丧气的时候,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任由畏难的情绪主宰自己,这也正是我们和对手拉开差距的时候,总有人自暴自弃,如果我们坚持练习提高,那么即使还没上考场,我们就已经走在了他们的前面。这是我备考时最喜欢的一句话,分享在这里:考试是一件很公平的事,它会客观地反映出你为这个职位付出了多少心力、在多大程度上和自己的懒惰拖延作斗争,也能反映出你是不是一个自律的人。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分,只有持续不断的练习、积累、最后爆发!考试是一件很公平的事,它会客观地反映出你为这个职位付出了多少心力、在多大程度上和自己的懒惰拖延作斗争,也能反映出你是不是一个自律的人。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分,只有持续不断的练习、积累、最后爆发!以前的同学问我考公经验,我直接把帖子发给他看,他竟然给我打电话说:你帖子写这么长。。。要不你直接更我说说呗。出于同学情谊,我口干舌燥的和他讲了一个多小时。但是说心底话;我觉得考公是一件系统的工程,你不仅要动手做题、还要动脑思考,如果连静下心来看别人的经验贴都做不到,我真的很难相信他能够静下心来看答案解析,更别提思考和完善自己的答题模式了。所以,很多人只是看起来很勤奋,其实思维上很懒惰,而如果我们能够正面这个问题,就走在了大多数备考的人前面。只要你真正去努力,很多对手都只是纸老虎!小白考友问:我现在第一次准备联考,在网上查到了好多课程资料,像国考省考资料都是去年或者以前的用来复习今年的联考可以吗 感觉资料很杂很乱,没有头绪解答:1. 你可以先把我这个帖子里的回复看一下,道理都是相同的。2. 其实我自己也是小白上岸的,你可以仔细看我所使用的的公考刻意练习法,不仅是看,还要照着做,执行才是关键呢。3.关于资料的问题:其实我以前也曾下了很多所谓的秒杀资料,下载后除了打开瞄几眼就没什么用,而且资料多还给人无从下手的焦虑感。我认为:最有效的资料就是真题,真题是以及被验证了的:命题人考察的重点,而我自己在备考的时候,根本没做任何所谓名师的预测卷、押题卷,搞定真题才是王道。4.我们唯一可以参考的就是历年的真题而已,已经分享给给你了,你可以挑选出最新的40套,自己打印出来掐时间做,记得要使用刻意练习法做真题!关于40套真题的挑选方法:国考近10年的,联考已经出来的(也基本是近五年的吧),江苏近五年的,还有很多省在参加联考前的2-3年的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比如说: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北京等自己挑吧)。关于40套真题的挑选方法:国考近10年的,联考已经出来的(也基本是近五年的吧),江苏近五年的,还有很多省在参加联考前的2-3年的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比如说: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北京等自己挑吧)。 -
远洋 2017-6-103楼
考公的经验分享了以后,有朋友比较关心我国考上岸后为何还能再省考,那在这里统一解释一下:国考我后来放弃政审了,会有替补的人去的,因为省考的职位很好,我就选了省考的职位,这种考上了不去的情况虽然很少见但也是有的,比如说我认识一个小姑凉考上了发改委就没去,因为人家后来去了高校做行政,更轻松些。
即使在公务员考试中,笔试、面试过了的话,体检和政审环节都还是可以自主放弃的,我当时是直接打电话给人社部门和招考单位说:自己放弃这个岗位,后来他们还让我写了一个自愿放弃岗位的承诺书,估计要作为材料存档,然后,他们就可以进行替补了……
话说那个第二名真的是太幸运了,他是一个考了两年的村官,嘿嘿,兄弟表谢我,我是雷锋。
而有朋友误会我是已经入职了,再重新考的,所以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离开现有的岗位?(以下是他的原问题:安哥,我毕业的时候为了就业,考了异地的警察岗,现在在外地上班真的很苦闷,由于性格内向,又无法融入这边,迫切的想考回去,在这边上班的每一天都觉得很孤独,不知你是怎么再次参加省考的呢?)
抱歉这个我真的爱莫能助,按照目前的大趋势,除了国考以外,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市招考时限制在职公务员的报考,虽然可以考虑遴选,但每年遴选的机会少,而且会有工作年限的限制,更何况,跨省、跨市的遴选几率更小,所以对于远在异乡的公务员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我就有一个学姐,毕业时被选调到了基层的偏远乡镇,后来为了回市内和男朋友成家,考了区里的普通事业单位,直接放弃了选点生的身份和前途。当然,像她这样有其他选择的还属幸运,更多的小伙伴可能是虽然不喜欢异地的工作环境,但是走又走不了,考又不让考,真的是很煎熬……而由此也引出了我今天的主题:
报考异地公务员岗位,慎重再慎重!!!
当然,如果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公务员,当我没说,毕竟在大城市生活的异乡人太多了,这点苦不算什么,你想要享受大城市的公共产品,自然要付出这样的代价,这也是值得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安哥分享过体制内的好与坏,而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异地公务员,可能好处会减少,坏处会增多,……
1. 安家成本
如果是考的本地的岗位,基本家里都有住房,甚至还不止一套,生活不要太惬意哦。
如果是离家较近城市的岗位,你这辈子也可以定下来在这个城市安家,那么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协助你购房。
如果是离家较远的异地,除非你定下来这辈子就呆在这里了,否则的话,你工作的前五年基本上没办法定下来的,而且现在大部分单位基本上都不提供宿舍,基本需要自己租房,当然这些也不算什么大问题,毕竟在外地上班的人租房的也不少,更大的问题在后面。
2. 人际成本
大家不要说某个地区的人排外,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地方,外地人想要融入本地的生活圈都是需要成本的,而这一点在体制内更加明显,如果你想彻底的融入单位的同事圈当中,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更何况,作为一个异乡人,你可能还存着继续考走的心思,也就无心和单位的很多人进行深入的情感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在单位里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时常会有孤独的感觉。
当前,我之前也提到了体制内的身份会让你在本地办事的时候更方便一些,但这也只能解决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刚进单位的小喽啰,还是低调做人,千万不要妄想着进了单位你就可以怎么怎么样哦,等你好不容易在这里熬个四五年,认识了一帮兄弟单位的好基友,平时可以约人吃饭打球了,又要考走,真的是蛮折腾的啊!
3. 青春成本
如果大家为了上岸,选择的是异乡的基层岗位,而这样的岗位往往又有着五年服务期限的限制,那么你要想继续考,至少要等五年以上,更何况,这个时候很多小伙伴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婚恋成家的大事,如果是在异地,除非你已经定下来就在这里发展了,否则的话你在开展一段关系时都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和纠结的,而且在一个基层岗位呆上五年,日常繁杂的事务和工作的琐碎也足以磨灭掉很多人进取的志气和勇气,五年后,你能保证自己还能遇到心仪的岗位就能成功上岸么?
所以考友们在选择岗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如果仅仅是为了上岸,选择了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离家很远的岗位,自己一定要考虑清楚,对未来的生活要有恰当的预期,毕竟考上公务员并不代表着“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嫁给高富帅……”公务员只是一份稳定而普通的工作,入职后,同样会有工作、人际、生活的困扰。
而公务员和其职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跳槽成本很高,跳槽渠道有限,不像在公司和企业“一言不合就跳槽”,除非你选择离开体制内。
当然,如果考友们选择异地的岗位是因为喜欢某个城市,一旦上岸就决定要在这个城市生活,亦或者是为了和对象团聚,那还是果断可以考的
如果是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那么事业编,或是单位聘用人员都可以满足你就业的需求,可以多参加一些各类单位的招考,做多手准备,而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盲目追求上岸以至于错过更好的机会!
安哥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
远洋 2017-6-104楼
如何充实面试答题?(申论大作文同理!!!)
写申论大作文也好,面试答题也罢,我们除了要有整体的框架以外,还要有内容来进行充实,框架是“骨”,内容是“肉”,只有框架而缺少内容的答题总让考官感觉到“干瘪”,从而很难拿获得高分,那么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的内容呢?
1. 引用论证
公务员、事业编答题引用有两个来源:
A.一把手或是总理的知名语录。在这个方面,建议大家搜集下最新的语录,尽量使用一些独特的点,而不是千篇一律。比如,我在前期在辅导小伙伴国考的时候就发现:习大大的“打铁还得自身硬”与李总理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被用烂了好吧,还记得回答一道有关pm2.5的题目时,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出现的频率高达80%以上,先不提有的小伙伴背的还不完全对,你自己都背的磕磕巴巴的就不要引用了!就算背对了,大部分的答题的考生都会想到这句话,给考官的感觉就是:哇靠,怎么都喜欢拽着句话!结果就是泯然众人矣,很难出彩的,这个时候可以引用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那句话:“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会把考官从“金山银山”的千篇一律中解救出来,所以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搜集一些新颖的语录来使用。
当然,这个例子也可以说明面试的时候和其他考友一起组团训练的重要性,因为大家相互听对方练题,就会知道哪些内容是千篇一律的,哪些小伙伴的答题很新颖、值得借鉴,在公考准备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借力”,借助团体、老师、上岸前辈的经验体会,这样才能在备考的时候效率更高,成绩更好。如果自己一个人摸索,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既然已经有人摸索出更好的备考办法了,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呢?毕竟很多职位的准备时间也就一个多月的样子,不像笔试,我们可以提前几个月,甚至是大半年来做充分的准备,而且面试的提高最需要的就是及时的反馈,需要有人明确指出你哪方面答得不好,该如何改善?需要去听别人答题,从而了解自己的水平处于哪个层次?这些都是一个人摸索面试的时候很难做到的。
B.一些文学家的经典语录。
在这方面,大家同样要少使用那些千篇一律的引用,比如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这是小学生写作文的水平,憋笑,我真的听不少小伙伴用过好么?不过这也只是在备考阶段,可能这些小伙伴的知识储备不足,在答题的时候只能习惯性地使用这些老掉牙的语录。在这一点上也是完全有办法来克服的,只要在备考的时候有意识地记下一些高大上的经典语录,并且在练题的过程中多去使用,你就会给考官很高大上的感觉啦。
我在带小伙伴练题的时候就分享出了几个喜欢用的语录:
· 海明威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 诗人流沙河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 海明威说:“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
·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至于这些句子要怎么用,还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来来看了,而不能生搬硬套,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明白的。当然,我的分享只是为了抛砖引玉,大家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即使是在刷微信、微博的时候,也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毫不夸张的说:答题内容来源于生活!如果你能做生活的有心人,成绩也是不会差的。记得在听一个小伙伴分析当前“空巢老人”现象时,引用了网上很红的那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当时就觉得耳目一新,可见生活中处处有玄机,只要你留心生活,你会发现很多句子都是可以为了你的答题内容增添色彩的。
2. 举例论证
大家最好在备考的时候有意识地想出几个适合自己的例子,并且把相应的语言组织好,要做到烂熟于心,在这方面切忌使用被大家玩坏了的例子:什么爱迪生发明灯泡、马云创建阿里巴巴之类的,这些早就老掉牙了好么?
1. 结合最近的热点给大家分享一个:央视主持人董卿最近在电视节目中的表现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正如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悠久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这个例子就可以用在一些文化类、阅读类、传统传承类的题目中,这个例子也可以体现董卿的敬业,她在准备这档节目的时候私下必然也做了很多的功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联想到我们年轻人也要爱岗敬业,面对工作任务时也要做充分的准备……不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上了么。
2. 说到创新,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举例论证,分享一个自己喜欢用的:创新无处不在,正如我们的书写方式从竹简创新到纸笔,从纸笔创新到电脑,极大的减轻了记录的难度,方便了知识和信息的快速传播,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福音,而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拥抱这些变化和创新,借助创新的杠杆力量,助力于工作的开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3. 当然还有小米和雷军、电动汽车特斯拉、共享单车这些都是近几年创新的热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例子,求求你们放过马云行不行?我曾经在听答有关创新的题目时,10个人有6个人都说到了马云,马大爷表示很心累啊!
4. 这些例子的积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看各种状态新闻时不仅仅是看看那就算了,还要用心去思考,在进一步想一想在面试的时候如何用的上。在面试的时候要达到一种“着魔”的状态:
5. 比如说:我们在做电梯的时候,会看到很多电梯标志牌上有注明电梯由质监局检验过,哦!那这样子,我们就了解了有这样的职能部门存在,或许在答题的时候用得上呢;
6. 在做公交地铁的时候,大家可以注意观察,这种地方的公益性宣传片和视频广告很常见,比如我周末看到的我们市的地铁就有“文明城市”、“节水城市”的宣传图片和视频。
如果能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面试无处不在,面试随处可学!做生活的有心人,贴近实际的去答题,你的答案才能打动考官,你才能获得高分!
· 其实如果把我这篇文章的的“面试”二字换成“申论”二字,同样完全试用!
· 申论大作文就是一个内容更加充实的面试“综合分析题”而已,如果想在短时间搞定申论大作文,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论点和论据,准备好可以引用的名人语录和现实例子,不要太多,各准备几个,必然可以用上的。
· 在这个方面,我不建议大家去做“伸手党”,直接去下载机构准备好的素材,毕竟他们的受众很广,而且个人的写作用词习惯千差万别,你强行套用某些语段,反而会影响整体答题的和谐,大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想一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几个例子,而且要在一次次答题中使用自己准备的这些例子,不断的修改和磨练你对例子的使用,直到最终和你的答题内容呈现出完美的和谐,那么在考场上你就可以“手到擒来”地用这些内容充实你的答题了。
-
远洋 2017-6-105楼
1. 有选择:
放眼整个论坛,我们看到帖子种类各种各样,涉及到考公的各个方面,包括备考心情、疑难求助、待遇解答、岗位选择等多个种类,当然还有很多博眼球的灌水帖,实际上,我们也常常会在论坛上看到很多激进的内容,甚至会打击我们备考的积极性。
所以我并不建议毫无选择的照单全收,建议按照自己的备考需求,最好是选择一些已将上岸的考友的经验分享帖,当然,也不需要太多,五个左右的长贴就够了。这些帖子将会陪伴着你走过备考的全程,在你疲惫的时候还可以反复翻看,给自己“打鸡血”。
话说:安哥本想附上自己以前收藏的帖子链接:结果我收藏的三个全都不见了,这是肿么一回事……
2. 有重点:
我们知道,一个经典的考公经验贴往往会涉及到笔试、面试乃至体检政审等各个方面,还涵盖了岗位选择、备考心理等多种内容,如果是一次性把一个帖子看完的话,往往得花上几个小时,而且由于一次性“看太多”,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楼主说的很多道理,你虽然看过一遍,但是并不能够深刻的理解,更做不到有效的使用这些经验!
所以我建议大家再看贴的时候,专注于自己需要提升的那一部分,看的时候要仔细的阅读,认真的揣摩,直到真正理解楼主的思维,这样才会对自己的备考帮助最大!切记囫囵吞枣的去看,即使一个帖子说的再好,如果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和使用帖子中的经验,那么看了这个帖子还不如不看呢,至少不看帖子可以节约一些时间。
其实这个道理和做题也是类似的,“得过且过”的做十道题不如“彻底搞明白”一道题,所以看贴的时候我们也要有重点的去看我们目前最需要的内容!
3. 有回顾:其实在开帖子以来,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重复的、反复的再问,虽然帖子里面已经说过了相关的内容,又或者根据楼主的分享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但是很多问题还是重复出现,其实帖子并不是看一遍就完了!大家都知道:哲学上非常推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题外话:其实我们从小到大上的品德课、政治课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彻底揭露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但是由于学校、老师、家长“唯分数论、唯考试论”等原因,我们并没有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这些普遍的真理,真的非常可惜,安哥自己在高考后也曾经非常讨厌这些课本的教条主义,直到大学去图书馆泡了几年,才真的意识到这些基础道理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的巨大意义,可惜很多人因为应试的缘故,彻底厌恶这些知识,究其根源,似乎并不能怪我们学生,或许还是应试教育制度的后果吧。)“看帖——践行——再看贴——再践行”这应该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而且我敢保证,你每隔一段时间再看贴,对楼主分享的经验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为什么呢?因为你在这一段时间的“践行”——“练题、总结”,你会对做题有更深刻的感悟,会发现新的问题,这个时候再去看帖,你的收获就比你没有“践行”的时候要深刻得多。甚至我可以这样说:没有持续的践行,就算是命题人写出来的帖子对你的帮助都不大!这个道理我们小时候就学过了哦,历史典故“纸上谈兵”、古人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说的是这个道理呢。同理:有价值的经验分享是绝对值得反复回头看的,把“自己的坚持练题”和“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效果才会最大化的。面对上岸者的考公经验,“有选择”“有重点”“有回顾”,或许你可以成为下一个经验分享者? -
远洋 2017-6-106楼
面试这一块,我也专门开了帖子在持续分享,需要的话可以去看看
你入围过,可见能力不错的,笔试对总成绩的拉分却是不可忽视,好好刷题吧~
图形推理这一块,除了个别的一两道题目很刁钻,可以直接放弃,其他的逃不出以下的模式:
1. 图形看起来相似性的。可以考虑位置、旋转、移动、叠加等。
2. 图形看起来各不相同的。可以考虑对称,曲直、封闭、是否是一笔画,元素种类(点、线、角的数量),这一类出现的题目最多,你可以把自己做的、特别是做错的图形推理题放在一块看,会对这些出题点有宏观和直接的感受。然后记下来你想不到的那些“规律点”,多积累几次,以后遇到就会做了。
3. 立体空间抽象的题目,可以自己用较硬的纸做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四面体,然后画上相应的图案,在自己拼起来,去观察,这对立体感的建立很有帮助。(这个方法,安哥自己没有使用的,我都是用脑子想的,想的多了,也就熟悉了,但是在给有的小伙伴讲题的时候,发现她怎么也想不清楚,就用了这一招,效果很好,供你参考!)
其他的私信你了~
刻意练习法结合到我们的面试,就是持续去答你觉得难的题目!持续去答你觉得难的题目!
持续去答你觉得难的题目!
面试的备考,只有勇于走出舒适区,克服畏难的心理,在平时答题的时候就能做到主动思考,而不是懒惰的、习惯性的借用模板和套路,才能取得高分!
在公考路上,我最喜欢的就是面试了,两次面试都是80+,而且面试的备考我真的是乐在其中,甚至到最后很享受流畅的把一道题答完的感觉,其实,面试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面试是有趣而且有挑战性的,希望大家对面试不要有畏难心理,要学会享受面试,这样你才能答出更高的分数。
来说说我的面试备考全程经历吧
一、核心理念 干货来了
首先,我想说说面试这一方面,论坛里有个面试官女儿的帖子,给我的启发很大,结合到我自己接受的那个人社系统老师的教学,他的很多思维和商业培训班大有不同,他最强调的就是真实,面试的答题要能真实的体现出如何解决问题,他很反对背那些假大空的理论语句,他说自己曾经当过考官,某些句子一天下来都听厌了,实在是很难博得高分。所以我也对面试有了深刻的认识:面试就是真实的生活,面试答题就要体现你能真实的解决问题。总之:面试答题切记死板、切记故意背一些高大上的句子、切记戴帽子穿靴子,面试最重要的是真是,你要真实的去体现你解决这道题的方法,不要动不动就扯到什么为人民服务、心系群众、不辜负领导的信任这些假大空的地方去,当然,如果题目确实有这方面的意向,那当然可以说,但是真的不要遇到题目就往这方面套,甚至思维上犯懒,那你的面试备考也是无效的。
二、具体备考
1.了解题型
先是分模块学习了应急处置类,组织计划类,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类,哲理联想类,综合分析类等面试题型,对每个题型都有一个大体的解决思路了。听讲完之后呢,直接就上几个类似的题目开始练习答题。这个关于各个题型解析的具体内容我以后有空再慢慢写,先把我整体的备考思路和大家说下。
当然这一步,对于已经有过面试经历的人来说是不必要的啦,直接上题练习就可以了。
2.初识练习
先是花了一周时间分各个题型,一次2道,10分钟,开始答题。而正是在这样开口答题的过程中,让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反馈的重点并不仅仅是指出我们的问题,更是循循善诱,引导我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给我们说一个标准答案。
这也是我自己在面试过程中最为受用的一点,面试的题目千变万化,但思维的构建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独立的思考,回答,成就自身独特的“亮点”,也会成就面试的高分。
以我自己接受反馈后的修正为例:
在练习中,我学会了快速的列下提纲,以保证答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之前我在思考的时候没有捏提纲的习惯,结果答题时常常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些点套点,有的点有没有说到,列了提纲之后层次清晰很多,而且这个提纲可能一道题也就十来个字,在思考的时间内完全是可以完成的。
在练习中,我慢慢地去克服语言上的啰嗦和重复,慢慢学着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为考官呈现一个清爽干脆的答题风格;特别是当我发现自己重复在说同一个论点时,及时打住,开始下一个论点,或是如果没话说了,直接结尾也是可以的,没有新内容,宁可简洁,也不要啰嗦,效果会更好。
在练习中,特别是听了其他小伙伴的答题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所谓的模版,所谓的大话套话,考官一听就知道了,就厌烦了,自然不会给高分,所以也试着去克服自己爱说大话的恶习。特别是在没话找话,想背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的时候,这样不会加分,只会减分哦~
关于互相学习:我们在练习的时候,特别是在听了别人的答题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感受,知道哪些答题方式自己更喜欢、哪些不喜欢对吧?那考官也是人啊,也会有类似的感受的。可以学会换位思考一下嘛,听别人答题时,你就是考官,揣摩考官的心理,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听别人答题时,发现他人的问题反思自己有没有,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答题亮点、恰当的语气,语速和说话方式等等,这对改善自己的答题有莫大帮助的。
3.套题训练
直接上备考省市近10年真题,每晚至少2套,开始实战的练习,如果说,前期的练习只是一个热身,那么现在就是我们真实的利用自己反馈的结果,开始持续的刻意练习之路。
在这里先要和大家强调一点:知易行难!知易行难!知易行难!
网上有人说: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是道理没用吗?绝不是,是你不去做!所以我在这个帖子里:也一直强调执行的巨大作用,方法是有效的,不去做然并卵!
而我自己在备考的时候,每天晚上7-10点,3小时都是留给你面试的,我每晚一般回答2套题,当然同一个小组的其他小伙伴也会答这2套题,一方面会借鉴别人的答题要点和亮点,最重要的是听老师点评,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答题的漏洞在哪里,哪个方面有待改善,在晚上的练习结束后,我会立即整理当晚的笔记,一直到睡前,我的脑子里想的都是一道题该怎么答,比如说:综合分析的开头怎么样才会更引人入胜,如何结尾更自然等等。
题目绝不是练一遍就算完的,一定要熟练掌握自己练过的每一道题、特别是那些在你一开始看到题目的时候觉得难的题目,要完全把这些题吃透,不仅要搞清楚着一道题的答法。还要仔细分析老师的答题思路,学会如何思考、破题才更重要,这样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样说有点抽象,我来举个例子吧。
这是一道江苏面试真题:
问:一项调查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我国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的阅读率不断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只700万人口的以色列有借书证的人高达100万。请就上述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答:这种现象体现了中国和以色列国民阅读量的巨大差异,可见国人阅读现状堪忧,我们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古国,阅读的未来在哪里?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当下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有关,当然也受到了手机、网络等浅阅读的冲击,而阅读经典,能让我们学习先人的智慧、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生活的幸福感,为了改善国民的阅读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政府部门要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在各地的市县级都要建有图书馆、档案馆等,并及时更新书籍,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当然对于一些文化出版类的产业,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比如说加大对各地新华书店的财政支持力度等。第二,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工具,让文学经典和网络结合起来,在线上看展一些好书推送、每日一读等经典阅读活动,方便快捷的来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第三,我们可以营造一个书香社会的氛围,比如说开展一些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的活动,通过好书好文的分享和传递,让阅读的氛围深入人心。当然我们每一个年轻人也可以从自身做起,定期阅读好书、分享感悟,获得灵魂的净化。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让好书陪伴着我们、陪伴着中国不断成长!
看完了我的回答,大家可能还是很难领会,那我来仔细剖析一下这个答案好了。
这种现象体现了中国和以色列国民阅读量的巨大差异,可见国人阅读现状堪忧,我们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古国,阅读的未来在哪里?(现象热点类的综合分析题,先高度概括题目中出现的现象,用对比的方法来开头,然后用一句设问引人入胜,引出接下来的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当下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有关,当然也受到了手机、网络等浅阅读的冲击,(简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与电子阅读的冲击有关,其实前一个原因在很多现象热点上都能作为一个原因,因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确实导致了很多实际的问题)而阅读经典,能让我们学习先人的智慧、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生活的幸福感,(一句话带过阅读的巨大好处,为下文提出改善的对策进行铺垫)为了改善国民的阅读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你接下来要说的对策上)第一,政府部门要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在各地的市县级都要建有图书馆、档案馆等,并及时更新书籍,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当然对于一些文化出版类的产业,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比如说加大对各地新华书店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政府方面的对策,要说的具体一点,而不仅仅是完善**政策制度之类的,这样太假大空了,像我这样的回答就具体到兴建图书档案馆、加大对新华书店的财政补贴,这样更切题更有针对性,考官也会更喜欢的)第二,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工具,让文学经典和网络结合起来,在线上看展一些好书推送、每日一读等经典阅读活动,方便快捷的来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善用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这也是当下热点的互联网+思维的体现,但是注意我并没有直接用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为什么啊?因为这样的词考官一天下来都听了好多遍了,他不会有耳前一亮的感觉了,所以我用了好书推送、每日一读这类的词汇,大家包括考官天天用微信公众号,对于推送信息绝对不陌生,而且很有亲切感)第三,我们可以营造一个书香社会的氛围,比如说开展一些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的活动,通过好书好文的分享和传递,让阅读的氛围深入人心。(社会上要营造氛围,还是要具体化,我提到了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这样的词,这比你干巴巴的去讲我们要。。。我们要。。。更具体不是吗?)当然我们每一个年轻人也可以从自身做起,定期阅读好书、分享感悟,获得灵魂的净化。(简要谈谈我们自己要怎么做,因为前面回答的内容已经够多了的,说太多就啰嗦了)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让好书陪伴着我们、陪伴着中国不断成长!(一句话的号召和总结,完美结束)其实这些对策的主体基本上就是那些,什么政府、社会、媒体、公司、学校、个人等等,每个考生基本都能想到,那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获得高分呢?重点在于你的对策是不是很切题,很结合实际,亦或是你只是在被模版套路,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不同的分数。通过这个例子大家的感受会更具体吧,当然这道综合分析也很经典,我们可以把它吃透,特别是我括号里面的分析部分,这些思维方式对我们回答其他的综合分析、漫画题等都非常有借鉴意义,其实隐藏在真题答题里面的思维模式是可以套用的,也是可以通过在备考的时候不断提高完善的,随着你思维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你的水平也就越来越高,PK掉对手的希望就越来越大,这也就是我所说的面试也要刻意练习的精髓所在了。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对于社会现象类的综合分析题,我们的答题框架是什么:(这是我自己面试经验的具体总结,对我来说非常有用,在考场上也帮助我获得了高分,如果有的童鞋非要抬杠,我也不想和你争辩哈,反正你爱信不信,它已经帮助我上岸了)干货来了!!!1、 联系题目所给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说:题目中的现象让我们不禁感到非常震惊、惋惜、痛心...),然后用设问或是对比等修辞手法引入下文你的具体分析,这是答题时的铺垫和引入,一般不需要过长,而且要结合题目的具体问法来使用,大部分综合分析中的社会现象类题目都可以用上,但极少数题目设置和问法不一样,也就不都需要使用了。2、A.对题目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简要分析一下,可以从主观、客观方面分析原因;也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对象分别分析原因;(比如说这道题,这是一道国考真题,例二: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减少污染,政府出台了自行车租赁政策。并将这项工作交给企业去管理,伴随着使用的人数的增加,很多自行车出现了赃、乱、坏的现象,很多自行车不能再使用了。本来是民心工程也变成了闹心工程,你怎么看? 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就可以分别从政府、企业、市民三个不同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当然还可以结合目前社会的大环境、大趋势来分析原因,原因的分析不需要过多,基本上也就是几句话。B.对对题目中的现象导致的好处和坏处简要分析一下,这个比较适合一些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的一些政策措施之类的题目,(比如说这道江苏2016面试真题:例三:某地是农业大县,为了保护环境把部分耕地改成了湿地,你怎么看这一措施? 对于这一措施的分析,我们就很难从原因的层面给出自己的解读,那么我们可以就题论题,把这一措施的好处、坏处分别分析一下)对于以上两种分析的层次,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来使用,你看题目的问法,然后判断哪些内容是你容易分析出来的,就是用哪一种,当然有些题目是两种分析层面都可以说一说的,比如说这道安徽2015年的真题:这虽然是一个漫画题,但它本质上和一道社会现象类的综合分析题是一模一样的,例四:漫画是一个人拿着写着私利的钢锯切割写着公众信任的公章,锯下来的是铜钱的样子 。而这道题我们可以简要的分析出这种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在分析一下这种现象的坏处,接下来提出你的对策就顺理成章了。3、具体的提出你的对策,在对策方面,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按照主体来提对策的方法。政府:企业:媒体:社会:家长:学校:个人:这个大家都懂,一般就是就题目中的现象分析出几个相关的主体,然后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而在这个方面,我们的高分亮点 高分亮点在哪呢?这个高分亮点是指:让考官听了觉得非常认同、同时又很切题、能够让你的答案在所有考生当中显得比较突出的地方,而只有在答题的时候我们有了自己的 答题亮点,才会有面试的高分。即使你某一两题答得平平,但是在其他两道题目上有亮点,让考官听了很舒服,他也会毫不手软的给你打高分的。这一点:相信如果有过听别人答题的经验的考友们都会有同感的!那这个亮点怎么来呢?就来源于真实,你要真是的体现你是在解决这道题,而不是说那些假大空的、任何题目都可以套用的对策。还是以我上文的综合分析题为例吧,大家好好看看这些对策,是不是一点模板的痕迹都没有,是不是既切题又接地气,那如何才能想出这样的对策了?那就要求你用一颗真实的心来对待面试,而不是被那些商业机构熏陶,自以为被一些模板和套话就能搞定考官,拜托啊,各位,考官虽然是体制内公务员,但他们也是人好不好,一切生活中我们普通人有共鸣的东西他都会有,而至于那些大话、套话,我们自己听了都厌烦,他们也会的啊!!!我给大家一个思路:比如说提到宣传方面,在我们生活中会怎么做呢?1. 在公交车、地铁上投放一些广告2. 在本地的交通广播和生活频道上进行宣传3. 在一些公共场所拉横幅、在电子屏幕上播放宣传视频4. 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进行推送5. 在本地的头条新闻网站上进行宣传。大家想一想,以上的这些宣传对策,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随处可见,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会受到这些宣传的影响,那考官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啊。那你就说这些真实的对策就很好啊!!!那你就说这些真实的对策就很好啊!!!联想到我自己曾经在听一个小伙伴答题的时候,这是一道“谈谈对社会中频繁出现碰瓷现象的看法的题目:他说:在媒体方面,我们要坚持宣传一些真善美的事情,披露一些丑恶的事实,以打击题目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在社会上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氛围。那对于这些话,我称之为是:正确的废话!因为这些话在任何题目都可以套用,很多考生还喜欢背下来,这些话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不切题、也不新颖、根本不能让考官觉得眼前一亮,也根本不能获得面试高分。那这道题,回想一下我前文说的内容,在媒体宣传上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上播放一些公益性的警示广告,提醒我们的广大市民提高警惕;我们可以在微博头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这样的新闻,同时表明对于碰瓷现象,相关公安司法部门将严惩不贷;我们可以在一些公共场所贴一些警示语、在电子屏幕上播放碰瓷视频以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大家好好感受和对比一下,这两种答案那一种更切题,更有针对性呢,再次强调我们的答题的宗旨是真实,你要真实的体现出你在解决题目中的问题!而获得高分的秘诀就在于,你要让考官深有同感,当考官和你的答案有共鸣的时候,他自然就会给你高分。而获得高分的秘诀就在于,你要让考官深有同感,当考官和你的答案有共鸣的时候,他自然就会给你高分。一、 面试心态在面试的备考过程中,可以说你的心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备考效果,那我们改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3:1的挑战呢?1. 绝对公平有些小伙伴一直很担心公考会不会有黑幕,特别是面试,那我可以告诉你,绝对不会,因为这个面试考官的选取是在各地区随机抽取的,在省考的时候,即使是本地区的人社部门也不知道这些考官来自何方,国考的时候,一般是在国家级或是省级系统总部统一面试,考官的抽取同样来自全国各地,而且面试的那一天考官还要在考场的选择上随机抽签,再说了,一个面试教室就有7个考官,如果你想收买这些考官,考虑到随机因素,至少要收买上百人,这可能吗?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人有这样的权力,比如说一个省委书记啥的,可是对于这样背景的人来说,他们早就有更好的选择了,要知道:即使是在国际顶级投行这种地方,部长级别的官二代也是可以凭背景进来的,根本没必要冒着这么大的违规风险来和我等普通人竞争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岗位好嘛,所以请大家绝对要相信:公考是一件非常公平的事情,你的面试分数只和你在考场上的表现正相关。2. 绝对投入在笔试的成绩出来以后,可能有些岗位的童鞋和对手相比分数有些差距,又或者自己是在外围,需要翻盘,可是不论你笔试的成绩怎么样,你现在再去惋惜和纠结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现实最大,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我们必须接受和面对的,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在面试备考每一天都全情投入,做到最好,毕竟每年都有很多人翻盘,每年都有很多笔试第一因为一时的疏忽和大意而与上岸擦肩而过,你不尽全力,你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岸呢?所以,既然已经入围,就忘掉面试的成绩,try your best!!!try your best!!!try your best!!!3. 绝对自信大家可以尝试这对比一下,说同一句话:各位考官,大家好。一种是面带微笑,眼神坚定,目视前方,语言清晰有气势,一种是面无表情、眼神下垂、语言小声不自信,那么即使是同样的内容,给考官的感觉也是天差万别的,所以面试不仅考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体现出我们的精神状态,考官也会喜欢朝气蓬勃、激情满满的年轻人吧,所以,当我们在答题的那一刻,不论我们的语言组织的怎么样,不论我们要说的内容好不好,至少你在语言和仪态上要表现出绝对的自信,要给考官传递出一种:对自己的回答非常认可、非常赞同的感觉,那么你的这种自信的仪态也会感染到考官,即使在内容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更自信的考生也要比畏畏缩缩的考生分数更高,当然,我们说的绝对自信是在礼貌的前提下,该对考官打招呼和表示感谢的时候,还是要记得说的!所以今后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百分百自信,哪怕你是装出来的呢,装得像也可以!!!二、表达形式在面试全程的表达形式上,我们同样有很多可以提高和改善的地方言语 在语言表达上,一定要避免、一定要避免一些习惯性的口头禅:就是、然后、嗯、额、之类的,我前期辅导过一个学中文的女研究生,她最喜欢用的口头禅就是:然后,被戏称为“然后女王”,我曾经数过,她在回答一道题的时候就用了9个然后,其实她的其他语言组织方都不错,但是这个“然后”用的太多了,说实话,给考官一种 魔音 的感觉,最后只听到然后、然后、然后…….大家可以脑补这样的感觉,1. 先确立框架:搞清楚各个题型的基本框架,明确每个题型的答题思路,这个是基础。2. 再充实内容:平时遇到题目的时候,要注意积累和总结,比如说我之前举得综合分析的例子,这个分析题的原因和对策,你在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的时候,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套用的,只需要稍微修改一些用词就可以了。同理,你在遇到组织计划题、哲理题的时候,也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套用的,只要你每个题型精准的掌握10道以上,并且对这10道题答题时运用到的一些举例、论证、对策、原因等烂熟于心,其实答题的时候基本是可以借用的。3. 最后完善思维:当你每道题都有些内容可以说的时候,还要不断思考,想出一些 答题亮点 这样才能成就面试的高分,关于亮点方面的储备,我帖子里面已经说了,可以参考看看,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学会说思考哦!问:看了你的帖子,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就是综合分析题,重点是分析所以对策有但是是不是不能太多,否则有头轻脚重之感?还有我答题时,综合分析题都谈到原因,好坏,还要对策都去展开分条分点,去说第一第二,会不会有重复的感觉啊?-----来自面试萌新的疑问答:1、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来看的,我总结模板的时候是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了,但一般来说综合分析的话 分析和对策的比例应该是四比六比较好,就是分析的内容比对策稍微少一点点。2.至于你说的这个表达层次的词,比如说第一第二,只在提对策的时候用就可以了,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可以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可能是,也可能是;你可以看看我帖子里那个国民阅读的例子,我在前面并没有用到第一第二,但是层次还是很清晰的,语言表达自然最重要,你觉得呢?在“口头禅”方面的改进窍门如下:1. 在自己答题的时候,要意识到自己有说这些口头禅,很多人习惯性地用这些口头禅只是因为这已经深入到他们的潜意识中了,他自己可能都是无意识的就惯性的说出了这样的词语。所以第一步,你要意识到他们的存在。2.在答题的时候,当自己想说这些词语时及时止住,也可以暂时停顿个0.5-1秒钟,但是绝对不要用 然后、嗯 这样的词语来填补这些空白,第二步就是想说这些词语时及时刹车3.多练题,把这样的一种有意识地控制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内化成你新的惯性,那么你在答题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避免这些词语了。其实这一点类似于我们学车时候的感受,年轻人大多数都有过考驾照的经验,我们会发现;新手在刚开始学车的时候,我们要刻意的去记刹车、油门,还有方向盘的左右转动,都需要大脑下指令,而且在初期开车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不敢分神,因为要协调好手脚的配合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但当我们开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面对各种路况的反应已经内化成我们的潜意识了,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刻意的去控制自己该怎么做,我们的手脚自然而然的就可以配合得很好,开车的时候我们还有精力去和别人聊聊天之类的。好吧,再接下来,老司机要开始飙车了……其实公考的备考也是同理,又快又准的做对行测题也好、熟练的运用申论大作文模板也好、流畅的回答面试题也好,都是一模一样的原理,我们要把面对这些外界测试时自己的反应训练的又快又好,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意识刻意的控制,这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但是当你的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你就会有自然而然的下意识的反应,而这也是公考高手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比如说在做行测试卷的时候,面对一道数学题,你已经不需要再思索它属于哪一类题型,该用什么原理去解,这些原理和解题方法已经内化成你的能力,你拿起笔就可以运用和计算了。在考场上面试的时候,你已经不需要再刻意的回忆一个题型的答题框架了,它已经内化成你的一种能力,你可以自然而然的张口就来、侃侃而谈。当然,这一切的技能就像学开车一样,没有人是生来就会了,我们所有人都是经过长期有效的练习才可以做到的,学开车:我们不仅要积累到一定的里程数,更要经历过各种难开的路况,驾驶技术才能有所提升,同理,备考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练习足够的数量,更要攻克那些让我们觉得难的题目,分数才可以提高。“高分亮点”是指:让考官听了觉得非常认同、同时又很切题、能够让你的答案在所有考生当中显得比较突出的地方,而只有在答题的时候我们有了自己的 答题亮点,才会有面试的高分。“高分亮点”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帖子里之前在解析综合分析题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有需要的自行回顾哈!接下来安哥来分享一下组织计划题的答题思维总结还是以一道真题举例吧,这是15年江苏面试的真题:问:某地拟举办一场志愿者活动,由卫生局牵头,对于本地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进行关爱活动,你认为要做好哪些工作?答:我认为要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我们要调查了解本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的数量、主要分布在哪些居住地,同时可以上门走访一些相关的志愿对象,询问他们生活上有什么样的困难、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第二,考虑到广大服务对象的实际生活需求,我们可以把此次的志愿活动定位为一次免费的上门义诊服务,然后我们可以将此次志愿活动招募公告在本地的网上、广播电视上发布出去,鼓动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和普通群众积极报名,医生护士们可以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义诊,普通人也可以做一些后勤保障的工作。当然,我们也可以联系本地的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以及一些医院和卫生院,鼓励它们积极为此次工作提供支持。第三,在人员招募好之后,我们会对其进行分组,按照本地的乡镇街道数量分成对应地组别,同时联系好各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请他们提前宣传,鼓励大家在免费义诊时积极参与,然后对每个乡镇街道派一支队伍前往进行义诊活动;在义诊具体举行的过程中,我们的志愿者要深入到服务群众的家中,替他们测量相关的医学指标,同时也会发放一些医学常识的小册子,如果发现有身体状况异常的人,要及时告知病情并指导他前往医院接受治疗。第四,在活动结束后,我们也要对广大的志愿者表示感谢,将此次事件在本地的媒体上进行报道,争取将这样的关爱活动坚持下去,每年都能举办一次,以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做法。大家看一下,我的这个回答是不模板和套路的现象比较少,基本都是就题论题,就题论题来说这个活动该如何做的。最重要的是:在回答里面,不要拽任何假大空的东西,说的都实实在在的该如何做好这个工作。为什么我们在面试的时候答题一定要真实,一定要真实的体现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呢?因为考官们他都是体制内待了很多年的人,这些举办各种活动的事情他们自己也经历过很多次,如果你再去扯那些假大空的东西,而不做实事的话,考官一下子就能听得出来,他马上就会对你这个考生定下一个基调:这小伙子答得有点扯啊,我们真是工作中压根就不是这么干的好吧。相应的,你的分数就会低了,所以为什么说:有过一些基层或是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人,面试的分数会高一些也是这个原因了,因为他们已经在体制内待过了,知道一些政府工作的办事流程和办事规则。当然,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即使之前没有任何体制内的工作体验经历,这些体制内的“行话”我们也是可以在备考的时候通过学习来熟练运用的,再次强调:刻意练习是绝对可以做到的,长期的有效训练能让你在面试表现得很好,很真实,得到体制内考官的喜欢,也就得到面试高分了。好了,接下来仔细的解析一下这道题吧。
问:某地拟举办一场志愿者活动,由卫生局牵头,对于本地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进行关爱活动,你认为要做好哪些工作?答:我认为要做好以下的工作:(强调,面试答题的开头要怎么开?不要用什么:“考生思考完毕,开始作答”、“下面开始答题”这类的话,这样的话略显僵硬不自然,直接就题论题,题目问你要做好哪些工作,你就说:我认为要做好以下的工作,题目问你有什么建议和对策,你就说:我有以下的建议和对策,简洁明了更好!简洁明了更好!)组织计划题的整体答题结构是怎样的?组织计划题基本是三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当然,你可以说4个点,就是把某个你觉得内容比较多的阶段拆分成2个点就可以了,即使你有很多内容要说,我也不建议你超过5个点,因为说得太多,考官会觉得啰嗦和厌烦的,而且实际上你也没有那么多点可以说,说得太多往往容易点套点,在考官听起来是很累赘的感觉。我个人的习惯就是4个点,不多不少刚刚好!第一,我们要调查了解本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的数量、主要分布在哪些居住地,同时可以上门走访一些相关的志愿对象,询问他们生活上有什么样的困难、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本题的第一点,我们就是在说事前的准备工作,还是那句话,要真实的体现你是在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既然题目中说的是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的关爱活动,那么我们前期肯定要对这些对象的具体情况的进行一个了解吧:一般就涉及到数量、住址、主要的生活困难啊,这些前期的准备也是为你下面回答关爱活动的具体做法进行铺垫。)下面是详细剖析和思维完善的内容1. 第二步是选择了义诊这样的形式,大家可以看看,题目中说的是由卫生局牵头,根据体制内的工作经验,大家都知道卫生局基本上是直管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职能部门,再考虑到身体健康对于题目中的这三类对象来说,都是一个基本需求,所以我本人选择的关爱方式是义诊,毕竟题目中的对象属于老弱残,如果你选择让他们来医院进行免费的体检的形式,对这三类对象来说都是不太方便的。可能有的朋友会抬杠说:我觉得上门送温暖、捐款也不错啊,恩这些活动形式确实可以,但是不具有突出性,缺少亮点,很难让考官觉得别具一格,进而给你高分。2. 大家不要小看这样一个活动形式的选择,通过义诊这样一个活动,考官能看得出这个考生是在主动思考这道题目,而不是把这道题目往套路上带,这也就是我常说的“高分亮点”所在了,我们如果希望面试能上80分,在答题的时候就要有亮点,让考官真实的感觉到你的答案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套路,而是是值得一听的!3. 当然,在面试答题上,我仍然要强调;主动思考的重要性!在笔试方面也是一样,一个主动思考的人才能在发现自己不足的基础上、努力的探索、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任何时候,伸手党都是一种恶习,它会严重的阻碍你的成功!在面试上更是如此,所以大家在面试备考的时候:不要觉得我看了大神的经验贴,就能套用他们的面试模式,就能面个80分,非也非也,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他们的思考模式,刻在脑子里,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只有这样,在面试考场时,面对一道你从来的没有讲过的题目,你才能够在短短的几十秒里思考出解题的答案,光靠背诵记忆是用处不大的哦!4. 继续说题,既然我们选择了义诊活动,那么就要招募义诊的服务对象:医生和护士、还有一般的志愿者,那我们下一步就是发动医院、乡镇卫生院积极参与了,当然在这里也可以提到一些社会机构:什么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之类的都可以。这就是面试当中“借力”思维的一种体现,很多任务的完成仅仅靠一个职能机构是不行的,还需要其他单位的帮忙,这一点相信大家在答题的的时候都不陌生了。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需要村两委干部、乡镇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卫生局、环保局、城管局、公安局、司法机关等等这些兄弟单位的协作配合,大家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积累一些可以用来“借力”的单位和机构。通过上面四点的剖析,大家就可以充分理解第二步的答题内容了:
第二,考虑到广大服务对象的实际生活需求,我们可以把此次的志愿活动定位为一次免费的上门义诊服务,然后我们可以将此次志愿活动招募公告在本地的网上、广播电视上发不出去,鼓动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和普通群众积极报名,医生护士们可以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义诊,普通人也可以做一些后勤保障的工作。当然,我们也可以联系本地的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以及一些医院和卫生院,鼓励它们积极为此次工作提供支持。第三,在人员招募好之后,我们会对其进行分组,按照本地的乡镇街道数量分成对应地组别,同时联系好各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请他们提前宣传,鼓励大家在免费义诊时积极参与,然后对每个乡镇街道派一支队伍前往进行义诊活动。在义诊具体举行的过程中,我们的志愿者要深入到服务群众的家中,替他们测量相关的医学指标,同时也会发放一些医学常识的小册子,如果发现有身体状况异常的人,要及时告知病情并指导他前往医院接受治疗。第三步的深度剖析:1.这一步是具体阐述义诊的进行,选择了分配医护小组到各个乡镇进行免费检查的方式,当然再次用到了之前提到的“借力”思维,寻求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支持,在义诊进行时,我们可以采取测量身体指标、发放小册子,建议身体异常者及时接受治疗等具体的作法。2.这些具体的做法要结合这道组织计划题的活动形式来的,每个活的具体做法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而这也正是体现我们答题水平的时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多多积累,要学会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这类活动会怎么做,不能一味照搬照套组织计划题的模板,还是那句话:在面试答题上,我仍然要强调;主动思考的重要性!一个主动思考的人才能在发现自己不足的基础上、努力的探索、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任何时候,伸手党都是一种恶习,它会严重的阻碍你的成功!第四,在活动结束后,我们也要对广大的志愿者表示感谢,将此次事件在本地的媒体上进行报道,争取将这样的关爱活动坚持下去,每年都能举办一次,以体现我们卫生局的使命和职责,更好的服务于群众的健康,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做法。第四步的深度剖析:组织计划题的结尾:表示感谢,加强宣传,形成常态化机制,注意我用到了“卫生局的使命和职责、群众的健康”这样的字眼,这是我在边码字的过程中边思考,是对之前答案的一种完善,这样会更切题。即使是安哥本人:已经上岸了、在论坛里分享经验的我,在写帖子的时候也是在不断的思考和完善自己的答题思维的过程,一个主动思考的人才能在发现自己不足的基础上、努力的探索、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因为希望能够尽量帮助到更多的人,所以码字的时候也在反复的思考和完善自己的答题思路,希望看帖的考友们也能做到!当然考友们的支持是我更贴最大的动力,谢谢看帖的小伙伴们,更谢谢留言支持的考友们,祝福你们,国考面试临近,期待着你们的喜讯! -
远洋 2017-6-107楼
有考友推荐:《行测》笔试NO.1秘笈,链接是: https://wenku.baidu.com/view/da155bd576eeaeaad1f330eb.html
它的数学、推理和逻辑分析,这三部分说的最好,最适合数学基础差的小伙伴